在地质灾害的早期阶段,很多灾害迹象并不显著,普通探测仪器难以察觉,这使得人们容易忽视潜在风险。结果,地质灾害常常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降临,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地质雷达因为高精度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是细微的地质变化也能精准探测,所以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具有独特优势。
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查明地下物质分布情况,其发展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它最大的长处在于探测效率高,不会对探测目标造成任何破坏,分辨率极高,抗干扰性能也十分出色。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地质雷达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也在持续拓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效果尤其显著。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中心频率在 12.5 - 1200M 之间、脉冲宽度为 0.1ns 的信号。当信号在岩层中传播遇到探测目标时,就会产生反射。接收机同时接收直达信号和反射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直接在示波器上显示。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示波器上是否有反射信号,就能判断该区域是否存在探测目标。一旦确定存在反射目标,还可以根据反射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以及探测目标所需的反射波速度,较为准确地估算出目标的距离。由于地质雷达使用高频电磁波,抗干扰能力远超普通探测仪器,这使得它在各类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等众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地质雷达探测仪,采用主机和天线一体化设计,体积小巧、重量轻盈、功耗低,在狭窄施工现场或野外作业都能高效开展工作。主机与电脑无线连接,操作不受线缆限制,工作人员操作更自由,工作灵活性大幅提升。设备能实时采集与显示数据,搭配简洁直观的软件界面,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及时获取并处理关键数据。它有多频段天线可选,可根据不同探测需求和复杂地质条件灵活适配,应用范围广泛。分析软件操作简便,却能保证结果判读准确,有力保障探测精度与定位精准度。内置超大容量电池,续航持久,满足野外长时间连续作业需求。其人体工学结构设计坚固耐用、操作简便,适应野外移动工作,让工作人员保持高效。
推荐阅读:城市路灯常用什么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