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华夏文明,“霾”这个字贯穿其中。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霾”字。它的上面是个“雨”字,下面却是一只眼睛很大的长尾巴动物。
从卜辞内容看,其描述的是一种天气现象。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人们无法理解这种天气的形成,于是往往视恶劣天气为“不祥之兆”。
关于“霾”天气最早的记载是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古人如是记载:“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到了至元六年(1340年),又出现了霾的记载:“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
到了明代,“霾”的记录越发多了起来。《明宪宗实录》记载道:“今年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这也说明当时的北京遭遇了多次“雾霾灾害”。雾霾灾害同样继承到了清代,慈禧太后曾经就在紫禁城里“祭天驱霾”。
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十分浅薄,杜撰了一大堆的神话故事,什么雷公电母雨神啦,所以一旦出现大的天气灾害往往认为是老天爷在惩罚他们,于是求神拜佛,祭天祈求。
现代雾霾与古代雾霾不用,看成分就知道了。古代雾霾多是由扬尘引起,而现代雾霾不仅有扬尘,还有汽车尾气等,成分更加复杂,危害也更多。
曾经建筑行业经历了一段粗放式经营的时期,如今对建筑工地的管控越发严格。若是不能管控好扬尘,一旦被发现就要关闭工地整改,还要罚款,所以建筑工地一开始就要做好防尘准备。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突出的优势是“在线”、“24小时不断”,实时监控PM2.5以及PM10浓度信息,并利用无线通讯传输到后台监控中心,供有关部门检查,提高监管效率,避免环境污染。